金融开放

Hope ·
更新时间:2024-09-21
· 610 次阅读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6850641?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1100787676587958272
​最近全世界都被疫情闹得人心惶惶,以至于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一件事——2020年4月1日起,中国金融市场就正式开放了。
这几天已经有好几个人问过我对这件事的看法了,我今天就以完全小白能看懂的方式讲解一下。
放开金融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影响?尤其在美股动荡、美元暴涨的节骨眼上,放开金融到底是好是坏?对金融从业者和普通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以这个视频呢 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什么是金融开放 第二部分 金融开放对各个行业的影响 第三是 金融开放后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会什么什么样的机遇

首先说第一点 为什么要放开金融?

想明白这个道理,必须明白我们为啥要加入WTO。
在咱们这个地球村的村口,有个商业一条街,各家各户都把自己家产的地瓜土豆拿去卖。

就在2000年,中国终于排除万难,挤进了这个商业一条街,开始把自家做的衣帽鞋子等简单工业品拿去市场卖。

因为物美价廉,很快就充斥了整个市场,Made in China就这么火了,中国也获得了“地球村生产队长”的荣誉称号。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市场有它自己的规矩,你到市场上卖东西,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
这个叫做WTO的市场,最大的规则就是,你在里面卖东西,就必须允许其他成员去你家卖东西,不能你只赚别人的钱,也得敞开大门让别人进去赚你的钱,这样才公平。

所以,自从我们加入WTO之后,开放所有的市场就是一个必须履行的义务,没有愿不愿意一说。这里面当然也包括金融市场。

第二点.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拖到现在才放开金融?

刚入市的时候我们还是很弱小的发展中国家,又刚刚经历过97年亚洲金融危机,整个金融行业也特别混乱,自身不保的情况下开放金融无疑是找死。

所以WTO也算体贴的给了我们一段过渡期,让我们用大概5年的时间,理顺好自己家里的事,然后逐步放开金融。

这个当然也很正常,不光是金融,我们其他行业也没有一下子完全放开。比如汽车行业,虽然允许外国车企进来中国市场,但是必须跟本土车企合资才可以。所以才有了“一汽大众”、“广汽丰田”、“北京现代”等等。

直到2018年才开始逐渐放开外资车企的持股比例限制,也就是说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成立全资公司了,不用再跟国内车企合作了。

金融行业已经算是必须放开的领域里面,拖到最后才放开的了。虽然一直在“努力”,但最后还是在特朗普的胡搅蛮缠之下,不得不在今年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定里,同意彻底放开。
这个“过渡期”从5年一直拖到20年,已经算是占到便宜了。
最后彻底开放的时间就是2020年4月1日。几天后,中国就会向世界敞开最后一扇大门。

第三点. 金融开放具体是开什么?

4月1日这一次,我们开放的是金融服务行业。也就是国外的券商、保险、期货公司这些金融机构,以及信用评级机构,都可以来中国开全资公司了。

或者,他们想要收购中国的同类金融机构,也没有持股比例限制,想100%收购理论上也是可以的。

这个开放,其实开放的是金融服务这个行业,就像当初把汽车行业开放一样,允许外国公司近来跟国内公司一起竞争。
我挨个来说说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对证券行业有什么影响?

券商和期货公司,我觉得影响会是最小的。因为业务比较单纯,基本上就是拼实力和资源。放外资进来也得根据中国证券法规规矩矩的经营,搞不出什么幺蛾子。

唯一有可能跟外资拉开巨大差距的就是投行业务。投行就是做证券承销、并购重组之类的业务,这方面华尔街所向披靡,尤其在证券承销方面的定价能力无人能敌。什么意思呢?

比如我是内地券商,我帮我的客户在A股上市,上市的价格是监管规定的,不能超过一个市盈率倍数,所以我也不需要定价,按照规定价格上就行了。在这方面内地券商基本没有能力。

而华尔街投行不一样,因为美国IPO价格是市场化的,需要投行通过精密的计算,以及对市场和投资者结构分析等等推演出来的,价格既不能太高卖不出去,又不能太便宜,最后目标是让承销商(投行)和上市公司(客户)的利益最大化。

可以说高度市场化的制度确实练就了一批“华尔街之狼”,直接pk胜算不高。

当然了,也要看这批狼们到了国内会不会水土不服,我们证券市场的法规以及游戏玩法都很不一样,可能来了发现他们正规军的打法在这根本不管用,还不如搞点歪门邪道来的快。这是我们制度上不完善的地方,他们需要在我们的特殊市场环境下竞争,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期货公司同理,就不讲了。

比较敏感的是信用评级机构

大多数外行人可能不知道金融服务领域还有这样一类公司。

信用评级机构是干嘛的呢?
就是比如我开一家公司,然后发行债券来融资。我就需要一家评级机构来给我的债券评级。它会根据我公司的经营情况、现金流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等等,来评估我的偿债能力,然后给这个能力打个分。
打了这个分之后,市场就根据这个分数来决定要不要买我的债券,要买的话愿意付多少钱。也就是说评级机构可以决定债券的大致定价范围。
或者说,这个评级直接决定了我发行债券时的利息成本。如果是AAA级别,信用非常好,那利率可能比国债多一点,假如国债利率是3%,我就付5%或6%利息。
但如果评级机构给我评了BB,甚至BB-,那我可能得付高达9%以上的利息。
如果哪一天我经营亏损了,或者现金流周转出问题了,评级机构也会及时进行评估,然后选择是否下调我的评级。比如我原本是BBB级别,如果下调到BB级了,那肯定有一些投资者就要在二级市场上抛售我的债券了,价格肯定下跌。

这时我如果想再融资,要付的利息也就高了。
所以你看,这个评级机构还是蛮有影响力的。像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可以给全世界范围内的债务主体打分,连主权国家的债券都可以评级,被下调评级的国家国债利率都要飙涨,所以很多人都猜测背后有政治因素在干预。
如果美国的评级机构可以肆无忌惮的给中国的企业和主权债务打分,相当于我们的融资成本都掌握在他们手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巨大隐患就是,国外评级机构一旦全面进入中国,就会逐渐掌握大量的产业信息。
你想,我是评级机构,你发债券要来找我评级,我就得深入到你公司内部的所有业务和账目去,调查你公司的实际业务和资金情况,方方面面都要了解。

久而久之,业务量慢慢大了之后,我就对中国的每个行业每个产业甚至整个经济的整体状况了如指掌,跟审计的道理差不多。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风险。
这些评级机构在专业实力上的确有他们的一套,我们需要学习。但是真的放他们进来直接pk目前来看是真的pk不过,国内几家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基本没有能打的。

对老百姓和从业人员有什么影响?

对于证券行业从业者,未来意味着挑战,是一场硬仗。我的忠告是,尽量多学真正的本领,少搞歪门邪道,别总妄想占便宜,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都很敏感,常在河边走,最智慧的走法是,离河越远越好。

外资金融公司薪水很高,比如2019年评级机构穆迪在中国的招聘分析师的薪资是25000/月,而本地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同样职位只给8000-12000。
对于个人而言,进入外资公司除了赚钱多以外,还可以争取多跟华尔街之狼们学学他们的生存技能,然后带着宝贵的经验帮助中国自己的金融企业成长。

这样我认为你的职业生涯除了个人的成长和财富的收获之外,还多了一层更珍贵的意义。

对于老百姓来说,倒是没什么大影响。到时候你可以去外资券商开个户,体验一下他们的服务水平。有钱的也可以把钱交给“桥水中国”之类的外资私募,感受一下世界第一大对冲基金的投资能力。

说到这你可能会想到,现在美元那么贵,美联储又大开闸门无底线放水,会不会导致热钱涌入中国资本市场?

我的答案是会。

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跟国际接轨了,美元流动性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国内市场,这是逃不掉的。就像2018年美元利率升高的时候,我们自己的金融也被迫走了去杠杆的路。

但是现在美元流动性泛滥了,资金大规模进入A股的前提是市场需要渡过恐慌期,比如全球疫情稳定向好了才有可能。

还有,美国为了应对这次危机,积累了巨量的债务,这个巨量已经巨到什么程度呢?财政刺激加上美联储的QE放水,已经快到6万亿美元了,也就是美国凭空印了6万亿,相当于一年GDP的30%。

要知道我们入世以来20年辛辛苦苦才攒下现在的3万亿美元放在外汇储备里,他直接印了6万亿,这是什么概念?你可以理解为一夜之间我们的外汇储备的价值少了一大截。

美国以这种速度借债,基本可以理解为就不想还了,也不可能还的上。

当然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赖账,里子没了,面子还得保住,不然国际信誉就扫地了。

所以我猜美国在危机过后一定会采取行动让美元大幅贬值,产生通胀。手段大概就是通过向欧洲、中国和日本等经济体施压,要求他们货币升值,来变相实现美元贬值。或者继续搞中东,拉油价,提升物价。

因为只有美元通胀了,才能稀释掉美元债务。比如我今天向你借100元,约定10年后还你105。但是这10年里货币贬值了,原来的100元只有现在80元的购买力,所以我还给你105元,去掉通胀你还是亏的。

而中国作为持有美债最多的国家,毋庸置疑吃亏是最大的。

总之,我暂时不担心金融开放这件事会对中国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任何事都有利弊,中国想要尝到金融国际化的甜头,就必须冒着风险出去,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只能说在冒险的同时尽量把能做的防范措施都做足了。

目前就想到这些,但愿我把整件事都讲清楚了。有问题在评论区交流吧,我会挑比较典型的问题来回答。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小白求带528



金融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 注册新账号
相关文章
Hope 2020-08-19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