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kmp算法,简单易理解

Ester ·
更新时间:2024-09-21
· 555 次阅读

kmp算法简介

KMP算法是一种改进的字符串匹配算法,由D.E.Knuth,J.H.Morris和V.R.Pratt提出的,因此人们称它为克努特—莫里斯—普拉特操作(简称KMP算法)。KMP算法的核心是利用匹配失败后的信息,尽量减少模式串与主串的匹配次数以达到快速匹配的目的。具体实现就是通过一个next()函数实现,函数本身包含了模式串的局部匹配信息。KMP算法的时间复杂度O(m+n)。

简单来说:

kmp算法,利用模式串的最长的相同的前后缀进行移动,而主串不需要回溯,从而达到快速匹配的目的。

举个例子:

如下图,在箭头处发生不匹配时,找到箭头之前模式串子串的最长的相同的前后缀,为A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把前缀AB移动到后缀AB的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继续进行匹配,同理,发生不匹配时,找到箭头之前模式串子串的最长的相同的前后缀,为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把前缀A移动到后缀A的位置,因为超出主串长度所以匹配失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举个例子:

如下图,在箭头处发生不匹配时,找到箭头之前模式串子串的最长的相同的前后缀,为AB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把前缀ABA移动到后缀ABA的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继续进行匹配,同理,发生不匹配时,找到箭头之前模式串子串的最长的相同的前后缀,为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把前缀A移动到后缀A的位置,继续匹配,匹配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求得next数组

设模式串为p,要注意的是模式串索引是从0到p.size()-1,而next数组与之对应的是1到p.size(),next[0]=-1。

void getNext(string p, int *next) { next[0]=-1; int i=0,j=-1;//j是前缀,y是后缀 while (i<p.size()) { if(j==-1||p[i]==p[j]) { ++i; ++j; next[i]=j; } else { j=next[j];//回溯 } } }

最难理解的就是这句,

j=next[j];//回溯

为什么是这样呢?别急,举个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i=5,j=3时,即黑箭头位置,p[i]!=p[j],i和j的索引从0到p.size(),然后j=next[j],即j=1,也就是红箭头的位置,不相等继续回溯到j=0,这样回溯就节省了时间。可回溯的原因是前缀是已知的,我们的next数组中存储了每个索引的最长的相等的前后缀。

C++实现: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getNext(string p, int *next) { next[0]=-1; int i=0,j=-1; while (i<p.size()) { if(j==-1||p[i]==p[j]) { ++i; ++j; next[i]=j; } else { j=next[j]; } } for(int i=0;i<=p.size();i++) { cout<<next[i]<>x>>y; getNext(y,next); int ans=kmp(x,y,next); cout<<ans; return 0; }
作者:fakerth



kmp算法 kmp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 注册新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