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UG库看一个测试开发团队的自我修养

Nora ·
更新时间:2024-11-14
· 774 次阅读

  程序员不喜欢BUG,每当有人说这里有个bug的时候,不自觉的启动了自我防御机制,开始在想是不是这家伙不会用什么的,其实恰恰是程序员创造了bug;如果每个程序员都能写出完美的代码,测试人员早该灭绝了,事实是测试人员越来越重要。人无完人,首先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接受bug的存在;程序不可避免的会存在bug,但这不妨碍程序员不断的求完美,努力写出高质量代码。   BUG不可避免,因此记录BUG的系统不可或缺。我经常说,看一个团队够不够专业只要看他们的BUG系统可以了。如果一个开发了近半年的项目还没有一个BUG库,或者BUG系统里记录的内容乱糟糟的,你又如何能认为这样的团队能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   一个BUG的生命周期   关心BUG的有测试,开发,项目经理,他们在一个BUG的一生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提出BUG(提出者)-》解决BUG(开发者)-》证实BUG是否解决(测试)-》已解决(测试人员)-》已发布(项目经理,SCM)   提出BUG的可以是任何人,产品开发内部人员以及外部人员;比方,内部人员有测试,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团队。外部人员,比方老板,客户,用户。事实说明,外部人员无法专业的描述一个bug,建议专门建立一个面向外部的bug录入系统,可以由测试人员,或技术支持来管理整个系统里的BUG。如果确实是BUG,再由测试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录入到内部BUG系统中。   项目经理会进一步指派谁解决某个BUG,以及解决的优先级。项目经理判断的依据有,1,根据bug所属的模块,指定属性这一块的开发者;2,根据大家手里的任务的多少,指定一个开发者;3,根据一个bug的影响程度,严重的bug需要优先解决,测试,立即上线。   接着是开发人员进行bug的修复,开发人员首先要做的是,仔细阅读bug的描述(具体格式如下),并在开发环境中重新bug,有的时候可能需要专门配置对应的开发环境;重现问题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开发环境中验证问题是否的确解决了。然后测试人员从某个开发分支获取相应的补丁,有的时候也可能直接在开发搭建的环境中,进行bug修复验证;首先要做的是,仔细阅读开发人员解决bug的描述(如下),然后开始测试验证,注意的是,如果代码影响的范围很多,需要做相关模块的回归测试,防止引入新的问题。测试没有问题,那么可以标示为“已解决”。   项目经理或SCM从开发分支上获取已验证的代码合并到主干,然后发布新的版本,同时将bug状态标示为“close”。   测试人员必须完整的描述一个BUG   看一下BUG里的描述,能看出开发团队的素养:专业程度,是否足够负责任:   BUG标题:简洁且突出重点,好比给一篇文章起个好名字   所属的功能模块:   复现的前提条件:   复现的步骤:   提供问题的截图以及日志:   附加描述:   测试人员面临一个难题,一个测试发现的BUG究竟应该指派给谁呢?究竟属于后端问题,还是客户端的问题?将BUG指派给正确的人可以有效提高效率,也能避免来自开发的抱怨。这里的几个有效的方法来判别谁是问题的责任人:   1,是通过对比,你可以同时对比andriod端和iphone端的表现,如果在这两个客户端上都有问题,说明很可能是后端的问题;   2,通过抓网络包看接口数据,或者查看数据库来判别:页面呈现的内容都是基于对数据的加工和解释,如果你能直接从数据层切入,也帮助进一步确定问题的根源。   3,咨询你信得过的前端和后端的工程师。   但不管怎样,测试人员无论如何也无法确认这到底是前端问题,还是后端问题。在这里开发人员也需要给予谅解,如果发现这并非自己的问题,完全可以加上一些说明后,转给对对应的责任人。   开发人员简明扼要的说明一个BUG的解决情况   详细填写以下内容可以迫使自己做全面思考,也可以给予测试必要的信息,在确认的时候能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并能修改涉及的其他内容也做检查。   问题发生的前提条件:   严重程度:从发生的频率,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对用户的影响程度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问题原因:   解决方案:   代码影响到的模块:   如何确认问题是否已解决:从日志里确认?开发环境测试?   总结:系统中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引入该问题的原因?下次如何避免类似问题?   开发解决问题要避免“打地鼠”式,大家都见过打地鼠游戏,是那种你按下了这边,那边又冒出了只地鼠;所有,必须要注意:   1,确定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要引起另外的问题。   2,其他地方是不是存在类似问题。   解决完问题后,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代码提交单位;每次提交,注明解决的BUG号,以及BUG的标题。



测试开发 开发团队 测试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 注册新账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