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这种“网状结构”改为“星形结构”的话,将大大降低它们之间的“耦合性”,这时只要找一个“中介者”就可以了。如前面所说的“每个人必须记住所有朋友电话”的问题,只要在网上建立一个每个朋友都可以访问的“通信录”就解决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你刚刚参加工作想租房,可以找“房屋中介”;或者,自己刚刚到一个陌生城市找工作,可以找“人才交流中心”帮忙。
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例如,在 MVC 框架中,控制器(C)就是模型(M)和视图(V)的中介者;还有大家常用的 QQ 聊天程序的“中介者”是 QQ 服务器。所有这些,都可以采用“中介者模式”来实现,它将大大降低对象之间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中介者模式的定义中介者(Mediator
)模式的定义
:定义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对象之间的交互,使原有对象之间的耦合松散,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中介者模式又叫调停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它是迪米特法则的典型应用。
中介者模式包装了一系列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使得这些对象不必相互明显作用。从而使他们可以松散耦合。当某些对象之间的作用发生改变时,不会立即影响其他的一些对象之间的作用。保证这些作用可以彼此独立变化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中介者解耦系统各层次对象的直接耦合,层次对象的对外依赖通信统一交由中介者转发。
中介者模式的结构中介者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抽象中介者(Mediator
)角色:定义统一的接口,用于各同事角色之间的通信。
具体中介者(ConcreteMediator
)角色:实现中介者接口,定义一个集合来管理同事对象,协调各个同事角色之间的交互关系,因此它依赖于同事角色。
抽象同事类(Colleague
)角色:定义同事类的接口,保存中介者对象,提供同事对象交互的抽象方法,实现所有相互影响的同事类的公共功能。
具体同事类(ConcreteColleague
)角色:是抽象同事类的实现者,当需要与其他同事对象交互时,由中介者对象负责后续的交互。
// 抽象中介者
public abstract class Mediator {
public abstract Mediator register(Colleague colleague);//注册
public abstract void relay(Colleague colleague); //转发
}
// 具体中介者
public class ConcreteMediator extends Mediator {
private List colleagues=new ArrayList();//保存具体同事类的集合
public Mediator register(Colleague colleague) {
if(!colleagues.contains(colleague)){
colleagues.add(colleague);
}
return this;
}
public void relay(Colleague colleague) {
for(Colleague ob:colleagues){
if(!ob.equals(colleague)){
((Colleague)ob).receive();
}
}
}
}
// 抽象同事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lleague {
protected Mediator mediator;
public Colleague(Mediator mediator) {
this.mediator = mediat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receive();//接受
public abstract void send();//转发
}
// 具体同事类A
public class ConcreteColleagueA extends Colleague {
public ConcreteColleagueA(Mediator mediator) {
super(mediator);
}
public void receive() {
// 处理自己的逻辑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s:具体同事A收到请求", this.getClass().getSimpleName()));
}
public void send() {
// 处理自己的逻辑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s:具体同事A发出请求", this.getClass().getSimpleName()));
// 无法处理的业务逻辑委托给中介者处理
this.mediator.relay(this);
}
}
// 具体同事类B
public class ConcreteColleagueB extends Colleague {
public ConcreteColleagueB(Mediator mediator) {
super(mediator);
}
public void receive() {
// 处理自己的逻辑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s:具体同事B收到请求", this.getClass().getSimpleName()));
}
public void send() {
// 处理自己的逻辑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s:具体同事B发出请求", this.getClass().getSimpleName()));
// 无法处理的业务逻辑委托给中介者处理
this.mediator.relay(this);
}
}
/**
* 测试类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ediator mediator = new ConcreteMediator();
ConcreteColleagueA colleagueA = new ConcreteColleagueA(mediator);
ConcreteColleagueB colleagueB = new ConcreteColleagueB(mediator);
mediator.register(colleagueA)
.register(colleagueB);
colleagueA.send();
System.out.println("-------------------------");
colleagueB.send();
}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ConcreteColleagueA:具体同事A发出请求
ConcreteColleagueB:具体同事B收到请求
-------------------------
ConcreteColleagueB:具体同事B发出请求
ConcreteColleagueA:具体同事A收到请求
中介者模式的应用场景
中介者模式是用来降低多个对象和类之间的通信复杂性。这种模式通过提供一个中介类,将系统各层次对象间的多对多关系变成一对多关系,中介者对象可以将复杂的网状结构变成以调停者为中心的星形结构,达到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可扩展性的作用。
若系统各层次对象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关系,即层次对象呈复杂的网状结构,如果让它们紧耦合通信,会造成系统结构变得异常复杂,且其中某个层次对象发生改变,则与其紧耦合的相应层次对象也需要进行改变,系统难以维护。而通过为该系统增加一个中介者层次对象,让其他各层次需对外通信的行为统统交由中介者进行转发,系统呈现以中介者为中心进行通信的星形结构,系统复杂性大大降低。
简单点说就是多个类相互耦合,形成了网状结构,则考虑使用中介者模式进行优化。总结中介者模式适用于以下场景:
1.系统中对象之间存在复杂的引用关系,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结构混乱且难以理解;
2.交互的公共行为,如果需要改变行为则可以增加新的中介者类。
优点:
1.降低了对象之间的耦合性,使得对象易于独立地被复用。
2.减少类间的依赖,将多对多依赖转化为一对多,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使得系统易于维护和扩展。
缺点:
当同事类太多时,中介者的职责将很大,它会变得复杂而庞大,以至于系统难以维护。
<<上一篇:观察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