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财经》杂志报道,由人民银行牵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参与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有望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
什么是DCEPDCEP是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也就是常说的CBDC),DCEP就是中国的CBDC,全称是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也就是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从名字上直接看,会重点关注“货币”与“支付”这两个层面。
人民银行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2016年,当时的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还接受过财新的专访,讨论过关于数字货币的话题。今年以来,DCEP见诸新闻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离自己的数字货币距离也是越来越近了。
DCEP的主要特点目前,并没有任何时候介绍DCEP公开的官方文档,不过综合相关新闻以及央行相关负责人的讲话信息来看,DCEP将具备以下特点:
DCEP是M0替代(纸钞的替代)
DCEP并不是发行一种新的货币,而是现有纸钞的替代。它的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我们对它的定义翻译过来就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也就是“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
DCEP具有无限法偿性
央行的数字货币属于法币,跟现金一样,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就是说你不能拒绝接受DCEP。
我们看到现在私营的支付机构或平台,会设置各种支付壁垒,用微信的地方不能用支付宝,用支付宝的地方不能用微信,但对央行数字货币来说,只要你能使用电子支付的地方,就必须接受央行的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模式为“双层运营体系”
所谓的双层运营体系,上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是商业银行对公众。央行按照100%准备金制将央行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公众。
目前商业银行和其他一些商业机构,在IT基础设施应用和服务体系上,都已经比较成熟了,在金融科技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人才储备也比较充分。DCEP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而不是去另起炉灶、重复建设。
DCEP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
既然DCEP是纸钞的替代,它也支持传统的纸币支付模式,即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我们叫做 “双离线支付”,是指收支双方都离线,也能进行支付。只要你手机有电,哪怕整个网络都断了也可以实现支付。
DCEP不预设技术路线
在技术的选择上,央行不预设技术路线,所以也就不会强制采用区块链技术。按照目前的设计,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将主要应用于小额零售高频场景,所以最为关键的就是满足高并发需求。根据央行官员透露的消息,定位于M0替代的央行数字货币交易系统的性能至少在30万笔/秒以上的水平。这种性能要求,当前的区块链系统很少能够达到。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就无法运用于央行数字货币系统。
因为目前央行层面属于技术中性,这就意味着央行不会干预商业银行和商业机构的技术选择。无论下层选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还是传统账户体系,央行都能接受并适应。指定运营机构可以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相关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就最终会跑赢比赛,是一个“市场竞争选优的过程”。
DCEP与同类产品对比 与纸币的对比 纸币的持有与交易匿名,不好追踪;DCEP安全相对匿名,不容易被追踪,通过对交易特征的分析来识别洗钱等非法交易 纸币数量大了不好清点与携带;DECP方便清点方便携带 纸币持有不需要开户;DCEP会进行分级KYC并设置限额,小额交易可能不需要开立实名钱包 与区块链加密资产(如BTC)对比 BTC是去中心化体系,无信用背书;DCEP由央行发行,由国家信用背书 DCEP是法定货币;BTC在很多国家被承认为商品,买卖需要交税 BTC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而DCEP采用的是一种混合技术架构,不排斥也不仅仅使用区块链技术 与微信、支付宝对比 DCEP属于M0,微信/支付宝属于M1或M2领域 微信/支付宝使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结算,DCEP是用央行货币进行结算。商业银行不如央行稳定,如果破产后存在银行的钱就成了“债券”,需要在破产清算后,按“债券”比例进行赔付成真正的法币。而DCEP本身就是法币,不具有此风险。 微信/支付宝采用互联网支付;DCEP不仅支持互联网支付,同时还支持双离线支付 DCEP的技术方案虽然目前没有任何官方的DCEP技术资料,不过通过梳理与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信息,还是可以大致了解到DCEP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
截至2019年9月,我们找到了央行4家机构申请的共84条专利。这4家机构分别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52项专利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22项专利信息)、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6项专利信息)以及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智能卡技术研究院(4项专利信息)。
4家机构中,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最早于2016年3月25日申请了22项与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申请集中于三个时间点:2017年6月26日提交了35项相关专利申请、2017年12月28日提交了13项相关专利申请、2018年3月26日提交了4项相关专利申请;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属的两家分公司从2016年6月4日至2018年8月7日陆续有共10项相关专利申请。从专利申请时间可以看出,中国央行在法定数字货币领域的研发工作进行了有前瞻性的布局且研发时间跨度较长,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做了充分准备工作。
在后续的文章中,我将结合央行的专利文档,将详细分析DCEP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在DCEP正式面市前,希望能对它有个深入的了解,充分做好拥抱全球第一个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准备!
参考资料 《央行穆长春讲Libra和数字货币全文》 《人民币3.0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 运行框架与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