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简单的结论,再展开分析。想偷懒的朋友,看完这个表格就可以了。后面的分析有点复杂。
所有权 | 运营权 | 使用权 | |
传统数据中心 | 有 | 有 | 有 |
公有云提供商 | 有 | 有 | 无 |
区块链基础设施 (也即去中心化的云计算平台)的项目方 | 无 | 有 | 无 |
今天(2019年12月22日),我很荣幸能够参与见证中国投资协会数字资产研究中心成立。我相信,数字资产研究院的这次活动,会成为中国迈向数字经济大国的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同样很荣幸,我受邀参与“区块链的交叉学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圆桌论坛讨论。在这个讨论会上,结合我过去几个月的思考,我提出了区块链不同层次的“三权分立”。
今天的会议我有备而来,带上了朱嘉明老师的《书话集》。趁着间隙,请朱老师签了名。
此处留下一个彩蛋,后续长期关注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IT”的朋友,有机会了解是什么彩蛋。
下面花点时间展开分析区块链“三权分立”的What, Why, How ?
首先,区块链要发展,区块链基础设施要先行。区块链是集IT、商业、金融、法律、组织(如社区)为一体的混合体。通往理想的区块链道路上,需要搭建诸多基础设施,例如金融领域的钱包、交易所;IT领域的去中心化的云计算(其实叫非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更精准,但是使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比较容易理解);……。
美国宪法里的三权分立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简单而言,立法权对应的是所有权;行政权对应的是运营权;司法权对应的是使用权。粗暴理解,错了不要打我: )
本篇文章的三权分立,主要指IT基础设施,为了讨论方便,大致先粗略分成三个层次:硬件系统(如服务器、存储、网络)、软件系统和业务数据。实际上软件系统还分为:
1)基础架构层(如操作系统);
2)中间层(如中间件WebLogic、WebSphere、JBoss等,数据库Oracel、DB2、MySQL等);
3)应用层(CRM、ERP、OA等)
但这里忽略细微差异,抓住主要矛盾,通通叫软件系统(除了业务数据之外)。
一、What - 什么是区块链的三权分立?
三权分别指所有权、运营权(或叫经营权)和使用权。运营权指的是,运维、管理、升级等权利。早先时候,业务用户的IT部门是成本中心,不是利润中心,因此所有权和运营权大多数都是二合一,不需要分得那么清楚。
注意下面的分析,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权。有的是站在业务用户,有的是站在提供商,或者项目方的角度。
1、阶段一
云计算出现之前,所有权、运营权和使用权是紧紧地耦合在一起的。
业务用户 角度 | 所有权 | 运营权 | 使用权 | |
传统数据中心 | 硬件系统 | 有 | 有 | 有 |
软件系统 | 有 | 有 | 有 | |
业务数据 | 有 | 有 | 有 |
2、阶段二
云计算出现之后,实现了部分系统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假设业务用户除了IaaS,其他软件都是它自己购买并部署的。当然有不少情况并非如此,比如用户直接使用SaaS。为了讨论简便,再次重申,这里忽略细微差异,抓住主要矛盾。不要抬杠: )
业务用户 角度 | 所有权 | 运营权 | 使用权 | |
公有云(假设只提供IaaS) | 硬件系统 | 无 | 无 | 有 |
软件系统 | 有 | 有 | 有 | |
业务数据 | 貌似有,实则可能无 (因为系统是别人的,数据并不被业务用户绝对掌控) | 貌似有,实则可能无 (因为系统是别人的,数据并不被业务用户绝对掌控) |
有 |
云提供商 角度 | 所有权 | 运营权 | 使用权 | |
公有云(假设只提供IaaS) | 硬件系统 | 有 | 有 | 无 |
软件系统 | 无 | 无 | 无 | |
业务数据 | 貌似无,实则可能有 (因为系统是我的,数据我也能拿到,可能就用了) | 貌似无,实则可能有 (因为系统是我的,数据我也能拿到,可能就用了) | 貌似无,实则可能有 (因为系统是我的,数据我也能拿到,可能就用了) |
例 如淘宝数据魔方,它把许许多多业务用户的数据进行抓取、整合并分析。从提高生产力的角度来看,虽然做为业务用户的你可能感觉不舒服或者无奈,但似乎也合情合理。例如:你个人的网上数据画像,对你个人用处不大,但成千上万的人的数据汇总分析后就非常有价值了,例如出分析报告,影响生产端;再如精准营销。早期,FaceBook的用户就吃过亏,个人数据被平台方(FaceBook)使用,但并未得到回报。
3、阶段三
区块链IT基础设施,也即去中心化的云计算平台,例如IPFS Filecoin、算力地球、SmartMesh等;
DApp 用户角度 | 所有权 | 运营权 | 使用权 | |
区块链 基础设施 | 硬件系统 | 无 | 无 | 有 |
软件系统(假设是公链) | 无 | 无 | 有 | |
业务数据 | 有 (因为: 1) 数据在DApp手里; 2) 项目方也无法窥探整个数据全集) | 有 (目前没有,但未来发展中,必须有,也即用自己的隐私按级别付费,或出售自己的IP) | 有 |
构建区块链基础设施(其实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云,结合Coin或者Token的激励机制)的计算、网络、存储都是由散落在全球各地的矿工搭建而成的。
以区块链存储(这里指公链,跨全球的存储结合Coin或者Token激励)的明星项目IPFS Filecoin为例,业务数据的存储空间(对于硬件系统)是很难被窥探和操控的。因为,当业务数据准备使用区块链存储空间的时候,通常会进行加密和分片,这些分片占据了不同节点的存储空间,即使是区块链公链项目方也无法一窥全貌,更无法操控这些数据了。只有用户自己,通过私钥,才能访问存储空间,获取整个数据集合。
好的区块链,是可以尽其所能保护业务用户对业务数据的拥有、管理和使用,极大提高了数据的隐私性。
区块链 项目方角度 | 所有权 | 运营权 | 使用权 | |
区块链 基础设施 | 硬件系统 | 无 | 有 | 有 |
软件系统 | 无 | 有 | 有 | |
业务数据 | 无 | 无 | 无 |
这里,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是,继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后;为业务用户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这一方,也即区块链项目方,运营权和所有权也分离了。无论是硬件系统,还是软件系统(公链),区块链项目方没 所有权了,只有运营权!
因为区块链公链提倡代码开源、无需许可即可加入到网络里,软件系统的更改和迭代,需要多方认可,包括开放人员、用户社区、矿场矿工。例子:想想为何出现BTC的分叉BCH?
二、Why – 为什么出现区块链的三权分立?
运营它,并不一定要所有权,会让地球上的资源尽可能的优化配置。物理世界里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例如Airbnb、 早先的滴滴顺风车。
1、在物理世界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物质的不断丰富(物品的丰富,降低了人怕失去物品的安全感),使用但不必拥有某个物品,这里的使用包含部分使用或者使用部分(前者如分时间使用的共享单车,后者如分空间使用的共享办公),逐渐变得更为合理;
2、在数字世界里,同一份数据,以及软件系统可以被多人使用,除了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和创新的知识产权(专利、设计、想占领高地的思想等),追求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才能物尽其用;
3、从心理上分析,当你(区块链项目方)操控得越少,使用方对你的信任可能会越多,尤其是这份信任背后有数学或者算法的加持;行文至此,忽然想到我的朋友廖博谛老师提出的分权制衡理论。是的,分权制衡有可能帮助创建出一个良性循环且不断发展的生态;
4、厉害的平台,就是通过更好的算法,更好的运营,以宽阔的胸襟吸引万物来此生长。如此才能汇聚更多的需求方(如DApp),更多的供给方(如区块链基础设施相关的矿工矿机),继而最大限度的实现供需资源的匹配。这有点类似姚前提出的算法经济,今日头条、拼多多可以视为算法经济时代的案例。
三、How – 怎么实现区块链的三权分立?
先破除魔障。
最大的魔障就是中国人或者华人的内心。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封建生态,造就了我们基因里挥之不去的小农心态,所有东西都要全盘操控在自己的手里,害怕反对的声音,失控的局面。这很可能是生存和发展的安全感缺失所致。
破除这个魔障的难度极大,能依靠的,或者是大格局、高自信的人,或者是出生和成长都衣食无忧(不一定富裕),不担心基本生存,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尝试的新一代人。
“三权分立”只是我的一个粗浅的想法,离系统化还很远。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有识之士(包括区块链从业者、经济学爱好者)的讨论和探索。欢迎和我联系(QQ号:9269216),深入交流、碰撞、相互启发。
最后,从三个层次分析三权分立,容易让人犯晕,其实我自己也有点晕。如果就从一个层次,也即硬件系统来看,就是:
所有权 | 运营权 | 使用权 | |
传统数据中心 | 有 | 有 | 有 |
公有云提供商 | 有 | 有 | 无 |
区块链基础设施 (也即去中心化的云计算平台)的项目方 | 无 | 有 | 无 |
扩展阅读:
2019-10-28,《被误解的区块链(1)》
2019-11-07,《被误解的区块链 (2) - 区块链一定要挖矿吗?》
2019-12-02,《被误解的 块链 (3) - 关于去中心化的思考》
2019-8-29,《当“算力地球”遇见区块链》
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8/29/c_138320671.htm
2019-6-27,《比特币涨价的5大原因》
2018-11-16,《两败俱伤!两个子比特币算力大战引发的思考》
2019-1-14,《你们都错了,比特币才是稳定币》
2019-6-4,《新世界的崛起和意义——区块链定义的虚拟世界》
2019-6-20,蔡维德《Facebook发行的稳定币Libra是美元继续称霸的工具,瑞波和USDT的终结者》
2019-6-20,孟岩、邵青 (数字资产研究院)《Facebook 数字货币:缘起、意义和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