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or] PIR 热释电效应 菲涅尔透镜

Eva ·
更新时间:2024-09-21
· 743 次阅读

前言:作为一名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适当懂些硬件就行。但我就是“好高骛远”啊,对硬件的原理也充满了好奇。很多自然的原理被利用起来真的很神奇,就像我当前项目中正在使用的一款传感器——PIR,利用假期稍微做个了解,也不求积累。 说明:(括号中的参考和灰色块引用内容)为扩展性的内容,不必要点开阅读。而非括号部分为本人不想拾人牙慧,又想娓娓道来,而直接给出的参考,需要点开阅读。
目录什么是PIR?热释电效应(Pyroelectric Effect)概念历史原理用途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es)概念、历史原理用途PIR的原理我的思考 什么是PIR?

PIR: Passive InfraRed(用于缩写的字母已大写),“被动红外线”技术。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可以感知红外线存在的技术。PIR sensor主要用于探测人体。

查询国内的多个网站,对于PIR的全称众说不一,这里有一些无伤大雅的误解,在维基百科上得到了很好的解释:Passive Infrared sensor有时也简写为PIR。但就技术而言,PIR指的是Passive Infrared.WiKi: Passive infrared sensor

PIR sensor核心的原理是“热释电效应“,辅助的工具叫“菲涅尔透镜“,下面进行一一介绍。

热释电效应(Pyroelectric Effect) 概念

具有自发式极化的晶体随温度变化,自发式极化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在晶体表面产生极化电荷的现象。这个“自发式极化”太专业,简单来说,就是某些晶体温度变化,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

历史

这个还是参考Wikipedia上的说法,咱百度百科上没有说。热释电现象最早见于公元前314年,提奥夫拉斯图斯(亚里士多德的好友)在他的著作中提及电气石加热可以吸引稻草屑。之后于18世纪该理论得到陆续发展。1824年布鲁斯特为其正式命名“热释电效应”,此后得到更多的探索。Wiki: Pyroelectric Effect

原理

正如概念中所说,利用某些晶体对温度的敏感性,在其表面产生电荷,这些电荷在附近空间形成电场,作用于带电微粒。通过与外部电路相连,形成电流。(参考:https://wenku.baidu.com/view/1f586cf49e31433239689329.html)

用途

人体探测器,非接触式测温(这次新冠疫情那个一点都不准确的体温枪,就是用这个原理,只不过是主动发射红外线,接收其反射的主动测量,参考资料:https://www.sohu.com/a/377211423_100019045)。

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es) 概念、历史

参考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菲涅尔透镜

原理

(小朋友,看这个视频吧: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Y1MTMzNzk4OA==.html)
一言以蔽之,就是把凸透镜中的在介质中衰减的部分去掉了,只保留球面折射部分。

用途

交通信号灯、汽车头灯、灯塔的灯,这三个本质上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光线传递更远,穿透力更强。

PIR的原理

只要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点(-273K),就有红外辐射的存在,而人体的温度一般高于环境温度,波长在9.4um左右。PIR Sensor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菲涅尔透镜对辐射进行过滤,只保留波长在10um以下(根据透镜的齿纹有所不同)的辐射,然后由热释电元件接收过滤后的波,在其表面产生热释电效应,进而产生电流。
在实际的PIR上面,通常通过两个热释电元件串联或并联的方式来实现。当没有热量变化时,两个热释电元件对周围温度的感知会产生相同的极化电荷,之间没有压差;当有热量变化时,两个热释电元件上产生的电荷不同,从而产生压差,这有点类似于电路中“差分”的概念。
菲涅尔透镜在PIR上面除了做薄了凸透镜以外,还通过设计齿纹来过滤透过的光的波长,并产生明区与暗区。
一个很好的参考:https://wenku.baidu.com/view/675d33ed910ef12d2af9e7f6.html

我的思考

热释电效应,说白了就是温度变化产生电流,那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发电呢?比如在我家门口的无线门铃上,安一个热释电元件,每当有人经过,就会产生压差,给我的电池充电,门铃就永远不用充电了。
PIR中的菲涅尔透镜,从功能上就是个光的滤波器,在LiFi技术中的滤波元件也许可以通过设置齿纹的方式实现滤波。

Jack_Kilby 原创文章 9获赞 4访问量 3153 关注 私信 展开阅读全文
作者:Jack_Kilby



热释电 菲涅尔透镜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 注册新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