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的自动化测试工具 金融业一直是IT发展的前沿,对应用功能、计算准确的要求非常高,导致了测试工作的量非常大:需要颗粒度更小的测试、需要大量的回归、频繁的版本发布需要更多的回归测试…… 在2002年,自动化测试逐渐走到国内,开始了第一个商业银行的自动化测试项目:给一个核心业务系统做自动化测试。作者有幸被邀请去给一些建议。早的自动化测试,基本上是个“按键精灵+excel”来完成的,使用了winrunner来编写测试脚本。这个项目失败了,原因主要是:1)缺乏自动化和测试用例良好的结合,因此光有自动化也不能达到好的测试效果;2)缺少测试框架;由于缺乏对自动化测试的深刻认识,导致在没有测试框架之下执行测试用例,问题百出;3)测试工具弱小,很多功能不支持。当然,也跟自动化测试工程师对工具不熟悉有很大关系。 无论如何,自动化测试的思想是金光大道,所有看过的人都对它充满希望。 2003年,我们开始开发第一个自动化测试软件,面向终端系统的自动化测试工具:Terminal AutoRunner,大名鼎鼎的自动化测试软件,也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自动化测试软件,自动化的开始鼻祖了。 开始,我们去掉了测试脚本,使用xml配置来实现自动化测试,后来发现不使用脚本语言寸步难行——写给现在总是喊着要配置不要脚本的测试工程师——于是引入了java测试脚本,配置了ide,但是测试脚本可以自动来生成。 2004年,产品推出,获得好评,很多用户选用这这个工具,包括建设银行、中信银行、邮政银行、平安银行等等。
图1:TAR
TAR只能够支持终端系统的自动化测试,应用场景受到很大的限制,于是我们希望开发一个全新的软件,能够支持windows下的自动化测试,支持Browser、win32应用等等,于是有了AutoRunner。 自动化测试,复杂的是底层的组件识别录制算法。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经过几年的研发,终于在2006年推出了第一个版本,终于可以在windows下实现自动化测试了!
在2008年,我们把模糊识别引入到AutoRunner,终于可以实现基于权重的对象库,实现了智能化执行和识别,这是AutoRunner2.0版本。这个版本拥有很多用户,包括很多金融客户、企业客户,以及测评的用户。 由于在前期的版本中,期望太高,想要支持几乎所有类型的技术框架,比如QT、.net、java UI(swt、swing、awt等)、browser等,因此代码交叉比较混乱。因此我们重构了代码,改进了识别算法,成为目前稳定的版本——3.9.
图3:强大的3.9
Version3.9是一个强大、稳定的版本,支持几乎所有的技术框架,从QT、silverlight、browser、.net、win32,从画图软件到制造、军工系统,几乎都得到了支持。 为了AutoRunner,很多高手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从早期的snick胡,到中后期和3.9版本的核心老汪,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写在即将推出4.0之际 实际上,4.0增加了很多的功能,比如图形对象、图像识别、支持H5等等。但是,我们还是希望给即将到来的4.0增加以下功能: 第一,增加可配置的自定义函数。在关键字视图框架中,可以配置的内部函数是固定的,对于复杂的对象处理,难以使用配置的方式来实现,影响了基于框架的测试脚本的扩展,因此希望增加一个功能,允许用户来自定义内置函数,并且允许这个函数来拖拽使用,达到更强大的可配置的目标。 第二,增加了对chrome、firefox浏览器的支持。随着浏览器的升级,为了安全性和速度的考虑,浏览器越来越不允许使用插件。这样几乎所有的自动化测试工具都无法使用BHO技术来实现自动化测试了。AutoRunner的这个技术,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来的。 第三,强化了图形对象模块。图形对象,是对待无法识别的组件的终解决方案,有了这个技术,可以实现所有对象的录制和执行。 第四,智能学习。是可以通过定义,自动化识别需要录制的所有脚本的对象库,无需用户操作。根据对象库,用户可以来配置、编写测试脚本,无需使用复杂的录制过程,提升效率。当被测试系统发生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发生改变的对象。 第五,智能命名。对象的名字跟它在数据字典中的名字总是不一致,由此导致了繁琐和困难的管理。4.0强在录制和学习的时候,给对象一个“正确”的名字,提升编写脚本的效率,也便于脚本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