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k请求钩子与上下文及异常处理分项精解

Yasmin ·
更新时间:2024-11-13
· 253 次阅读

目录

一、请求钩子学习

介绍

二、上下文

1.介绍

2.请求上下文

3.应用上下文

4.G对象

三、异常处理

1.HTTP异常主动抛出

2.捕获错误

一、请求钩子学习 介绍

1.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Flask提供了通用设施的功能,即请求钩子。

2.请求钩子是通过装饰器的形式实现,Flask支持如下四种请求钩子:

请求钩子是通过装饰器的形式实现,Flask支持如下四种请求钩子:

1.before_first_request

- 在处理第一个请求前执行

2.before_request

- 在每次请求前执行

- 如果在某修饰的函数中返回了一个响应,视图函数将不再被调用

3.after_request

- 如果没有抛出错误,在每次请求后执行

- 接受一个参数:视图函数作出的响应

- 在此函数中可以对响应值在返回之前做最后一步修改处理

- 需要将参数中的响应在此参数中进行返回

4.teardown_request:

- 在每次请求后执行

- 接受一个参数:错误信息,如果有相关错误抛出

代码示例:

from flask import * app=Flask(__name__) # 在第一次请求之前调用,可以在此方法内部做一些初始化操作 @app.before_first_request def before_first_requests(): print('服务器第一次接受请求的时候执行') # 在每一次请求之前调用,这时候已经有请求了,可能在这个方法里面做请求的校验 # 如果请求的校验不成功,可以直接在此方法中进行响应,直接return之后那么就不会执行视图函数 @app.before_request def before_request(): print('每次视图函数执行之前执行') #如果有return,后面的视图函数就不执行了 #return "提前结束“ # if 请求不符合条件: # return "laowang" # 在执行完视图函数之后会调用,并且会把视图函数所生成的响应传入,可以在此方法中对响应做最后一步统一的处理 @app.after_request def after_request(resp): print('每次视图函数执行之后执行') return resp # 每一次请求之后都会调用,会接受一个参数,参数是服务器出现的错误信息 @app.teardown_request def teardown_request(resp): print('请求结束时执行!') @app.route('/test1') def test1(): return "请求开始" @app.route('/test2') def test2(): return "请求钩子结束"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contex_processor: 当项目中的所有模板都需要一个参数的时候,可以在context_processor钩子函数定义,并且自动传给所有模板,该函数一定要返回字典 '''

第一次执行:

第二次执行

1、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第二次执行时,@app.before_first_request 装饰器并没有执行,因为在第一次调用时,就已经把准备工作做好。

2、它的工作如 在请求开始时,建立数据库连接; 在请求开始时,根据需求进行权限校验;

二、上下文 1.介绍

上下文:即语境,语意,在程序中可以理解为在代码执行到某一时刻时,根据之前代码所做的操作以及下文即将要

执行的逻辑,可以决定在当前时刻下可以使用到的变量,或者可以完成的事情。

Flask中有两种上下文,请求上下文和应用上下文

Flask中上下文对象:相当于一个容器,保存了 Flask 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信息。

2.请求上下文

思考:在视图函数中,如何取到当前请求的相关数据?

比如:请求地址,请求方式,cookie等等

在 flask 中,可以直接在视图函数中使用 request 这个对象进行获取相关数据,而 request 就是请求上下文的对象,保存了当前本次请求的相关数据,请求上下文对象有:request、session

request

封装了HTTP请求的内容,针对的是http请求。举例:user = request.args.get(‘user’),获取的是get请求的参数。

session

用来记录请求会话中的信息,针对的是用户信息。举例:session[‘name’] = user.id,可以记录用户信息。还可以通过session.get('name’获取用户信息。

3.应用上下文

它的字面意思是 应用上下文,但它不是一直存在的,它只是request context 中的一个对 app 的代理(人),所谓

local proxy。它的作用主要是帮助 request 获取当前的应用,它是伴 request 而生,随 request 而灭的。

应用上下文对象有:current_app,g

current_app

应用程序上下文,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中的变量,可以通过current_app.name打印当前app的名称,也可以在

current_app中存储一些变量,例如:

应用的启动脚本是哪个文件,启动时指定了哪些参数

加载了哪些配置文件,导入了哪些配置

连了哪个数据库

有哪些public的工具类、常量

应用跑再哪个机器上,IP多少,内存多大

注意:

current_app 就是当前运行的flask app,在代码不方便直接操作flask的app对象时,可以操作current_app就等 价于操作flask app对象

代码示例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current_app app= Flask(__name__) # 以ywx客户端对象为例 # 用字符串表示创建的ywx客户端 # 为了方便在各个视图中使用,将创建的ywx客户端对象保存到flask app中, # 后续可以在视图中使用current_app.ywx获取 app.ywx = 'hello flask' @app.route('/test') def test(): return current_app.ywx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客户端请求界面:

4.G对象

g 作为 flask 程序全局的一个临时变量,充当中间媒介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它在一次请求调用的多个函数间传递一些数据。

每次请求都会重设这个变量。

g对象可以结合前面学的蓝图来使用(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前面章节flask 蓝图学习)

在蓝图包中创建一个新的蓝图:

在创建定义 g变量py文件。

3. 在整个项目里面建一个调用g变量的py文件

4. 在应用程序中调用g变量

5. 在服务器端可以访问得到

在浏览器端界面

三、异常处理 1.HTTP异常主动抛出

abort 方法

抛出一个给定状态代码的 HTTPException 或者 指定响应,例如想要用一个 页面未找到异常来终止请 求,你可以调用 abort(404)。

参数:

code – HTTP的错误状态

abort(404)

abort(500)

抛出状态码的话,只能抛出 HTTP 协议的错误状态码

2.捕获错误

errorhandler 装饰器

注册一个错误处理程序,当程序抛出指定错误状态码的时候,就会调用该装饰器所装饰的方法

参数:

code_or_exception – HTTP的错误状态码或指定异

1.可以在templates下新建html报错文件,通过errorhandler 装饰器 当报指定的错误时,可以通过render_template函数。

2.将其报错信息跳转到客户端(浏览器)显示

from flask import * app=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hello_world(): 1/0 #接受一个请求参数 name=request.args.get('name') if name: print(name) else: abort(500) print('后面代码不执行') return 'hello world!' @app.errorhandler(404) def error_ym(error): print(error) return render_template('404.html'),404 @app.errorhandler(500) def error_sr(error): print(error) return render_template('500.html'),500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请求出错时显示自定义的报错信息!

自定义的html报错文件

到此这篇关于Flask请求钩子与上下文及异常处理分项精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Flask请求钩子内容请搜索软件开发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软件开发网!



异常 flask 上下文 异常处理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 注册新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