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学深度学习》Task03:过拟合、欠拟合及其解决方案+梯度消失、梯度爆炸+循环神经网络进阶

Vala ·
更新时间:2024-09-21
· 602 次阅读

文章目录1 过拟合、欠拟合及其解决方案1.1 模型选择、过拟合和欠拟合1.2 过拟合和欠拟合1.3 权重衰减1.4 丢弃法2 梯度消失、梯度爆炸2.1 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2.2 考虑环境因素3 循环神经网络进阶3.1 GRU3.2 LSTM3.3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
文章目录 过拟合、欠拟合及其解决方案 梯度消失、梯度爆炸 循环神经网络进阶 1 过拟合、欠拟合及其解决方案 过拟合、欠拟合的概念 权重衰减 丢弃法 1.1 模型选择、过拟合和欠拟合

1.1.1 训练误差和泛化误差

在解释上述现象之前,我们需要区分训练误差(training error)和泛化误差(generalization error)。通俗来讲,前者指模型在训练数据集上表现出的误差,后者指模型在任意一个测试数据样本上表现出的误差的期望,并常常通过测试数据集上的误差来近似。计算训练误差和泛化误差可以使用之前介绍过的损失函数,例如线性回归用到的平方损失函数和softmax回归用到的交叉熵损失函数。

机器学习模型应关注降低泛化误差。

1.1.2 模型选择

验证数据集

从严格意义上讲,测试集只能在所有超参数和模型参数选定后使用一次。不可以使用测试数据选择模型,如调参。由于无法从训练误差估计泛化误差,因此也不应只依赖训练数据选择模型。鉴于此,我们可以预留一部分在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以外的数据来进行模型选择。这部分数据被称为验证数据集,简称验证集(validation set)。例如,我们可以从给定的训练集中随机选取一小部分作为验证集,而将剩余部分作为真正的训练集。

K折交叉验证

由于验证数据集不参与模型训练,当训练数据不够用时,预留大量的验证数据显得太奢侈。一种改善的方法是K折交叉验证(K-fold cross-validation)。在K折交叉验证中,我们把原始训练数据集分割成K个不重合的子数据集,然后我们做K次模型训练和验证。每一次,我们使用一个子数据集验证模型,并使用其他K-1个子数据集来训练模型。在这K次训练和验证中,每次用来验证模型的子数据集都不同。最后,我们对这K次训练误差和验证误差分别求平均。

1.2 过拟合和欠拟合

接下来,我们将探究模型训练中经常出现的两类典型问题:

一类是模型无法得到较低的训练误差,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作欠拟合(underfitting); 另一类是模型的训练误差远小于它在测试数据集上的误差,我们称该现象为过拟合(overfitting)。 在实践中,我们要尽可能同时应对欠拟合和过拟合。虽然有很多因素可能导致这两种拟合问题,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两个因素:模型复杂度和训练数据集大小。

模型复杂度

为了解释模型复杂度,我们以多项式函数拟合为例。给定一个由标量数据特征x和对应的标量标签y组成的训练数据集,多项式函数拟合的目标是找一个K阶多项式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来近似yo在上式中,wk​是模型的权重参数,b是偏差参数。与线性回归相同,多项式函数拟合也使用平方损失函数。特别地,一阶多项式函数拟合又叫线性函数拟合。

给定训练数据集,模型复杂度和误差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线性回归上的三种拟合状态表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类上的三种拟合状态表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训练数据集大小

影响欠拟合和过拟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训练数据集的大小。一般来说,如果训练数据集中样本数过少,特别是比模型参数数量(按元素计)更少时,过拟合更容易发生。此外,泛化误差不会随训练数据集里样本数量增加而增大。因此,在计算资源允许的范围之内,我们通常希望训练数据集大一些,特别是在模型复杂度较高时,例如层数较多的深度学习模型。

- 原因

欠拟合出现的原因 模型复杂度过低 特征量过少 过拟合出现的原因 训练集的数量级和模型的复杂度不匹配。训练集的数量级要小于模型的复杂度; 训练集和测试集特征分布不一致; 样本里的噪音数据干扰过大,大到模型过分记住了噪音特征,反而忽略了真实的输入输出间的关系; 权值学习迭代次数足够多(Overtraining),拟合了训练数据中的噪声和训练样例中没有代表性的特征。 1.3 权重衰减

权重衰减等价于 L2 范数正则化(regularization)。正则化通过为模型损失函数添加惩罚项使学出的模型参数值较小,是应对过拟合的常用手段。

1.3.1 L2 范数正则化(regularization)

L2范数正则化在模型原损失函数基础上添加L2范数惩罚项,从而得到训练所需要最小化的函数。L2范数惩罚项指的是模型权重参数每个元素的平方和与一个正的常数的乘积。以线性回归中的线性回归损失函数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超参数λ>0。当权重参数均为0时,惩罚项最小。当λ较大时,惩罚项在损失函数中的比重较大,这通常会使学到的权重参数的元素较接近0。当λ设为0时,惩罚项完全不起作用。上式中L2范数平方|w|2展开后得到w21+w22。 有了L2范数惩罚项后,在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中,我们将线性回归一节中权重w1和w2的迭代方式更改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见,L2范数正则化令权重w1和w2先自乘小于1的数,再减去不含惩罚项的梯度。因此,L2范数正则化又叫权重衰减。权重衰减通过惩罚绝对值较大的模型参数为需要学习的模型增加了限制,这可能对过拟合有效。

1.4 丢弃法

多层感知机中神经网络图描述了一个单隐藏层的多层感知机。其中输入个数为4,隐藏单元个数为5,且隐藏单元hi(i=1,…,5)的计算表达式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这里ϕ是激活函数,x1,…,x4是输入,隐藏单元i的权重参数为w1i,…,w4i,偏差参数为bi。当对该隐藏层使用丢弃法时,该层的隐藏单元将有一定概率被丢弃掉。设丢弃概率为p,那么有p的概率hi会被清零,有1−p的概率hi会除以1−p做拉伸。丢弃概率是丢弃法的超参数。具体来说,设随机变量ξi为0和1的概率分别为p和1−p。使用丢弃法时我们计算新的隐藏单元h′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即丢弃法不改变其输入的期望值。让我们对之前多层感知机的神经网络中的隐藏层使用丢弃法,一种可能的结果如图所示,其中h2和h5被清零。这时输出值的计算不再依赖h2和h5,在反向传播时,与这两个隐藏单元相关的权重的梯度均为0。由于在训练中隐藏层神经元的丢弃是随机的,即h1,…,h5都有可能被清零,输出层的计算无法过度依赖h1,…,h5中的任一个,从而在训练模型时起到正则化的作用,并可以用来应对过拟合。在测试模型时,我们为了拿到更加确定性的结果,一般不使用丢弃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梯度消失、梯度爆炸 2.1 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

深度模型有关数值稳定性的典型问题是消失(vanishing)爆炸(explosion)

当神经网络的层数较多时,模型的数值稳定性容易变差。

假设一个层数为L的多层感知机的第l层H(l)的权重参数为W(l),输出层H(L)的权重参数为W(L)。为了便于讨论,不考虑偏差参数,且设所有隐藏层的激活函数为恒等映射(identity mapping)ϕ(x)=x。给定输入X,多层感知机的第l层的输出H(l)=XW(1)W(2)…W(l)。此时,如果层数l较大,H(l)的计算可能会出现衰减或爆炸。举个例子,假设输入和所有层的权重参数都是标量,如权重参数为0.2和5,多层感知机的第30层输出为输入X分别与0.230≈1×10−21(消失)和530≈9×1020(爆炸)的乘积。当层数较多时,梯度的计算也容易出现消失或爆炸。

2.2 考虑环境因素

协变量偏移
这里我们假设,虽然输入的分布可能随时间而改变,但是标记函数,即条件分布P(y∣x)不会改变。虽然这个问题容易理解,但在实践中也容易忽视。

想想区分猫和狗的一个例子。我们的训练数据使用的是猫和狗的真实的照片,但是在测试时,我们被要求对猫和狗的卡通图片进行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测试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显然,这不太可能奏效。训练集由照片组成,而测试集只包含卡通。在一个看起来与测试集有着本质不同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而不考虑如何适应新的情况,这是不是一个好主意。不幸的是,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陷阱。

统计学家称这种协变量变化是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特征分布的变化(即协变量的变化)。数学上,我们可以说P(x)改变了,但P(y∣x)保持不变。尽管它的有用性并不局限于此,当我们认为x导致y时,协变量移位通常是正确的假设。

标签偏移

当我们认为导致偏移的是标签P(y)上的边缘分布的变化,但类条件分布是不变的P(x∣y)时,就会出现相反的问题。当我们认为y导致x时,标签偏移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例如,通常我们希望根据其表现来预测诊断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诊断引起的表现,即疾病引起的症状。有时标签偏移和协变量移位假设可以同时成立。例如,当真正的标签函数是确定的和不变的,那么协变量偏移将始终保持,包括如果标签偏移也保持。有趣的是,当我们期望标签偏移和协变量偏移保持时,使用来自标签偏移假设的方法通常是有利的。这是因为这些方法倾向于操作看起来像标签的对象,这(在深度学习中)与处理看起来像输入的对象(在深度学习中)相比相对容易一些。

病因(要预测的诊断结果)导致 症状(观察到的结果)。

训练数据集,数据很少只包含流感p(y)的样本。

而测试数据集有流感p(y)和流感q(y),其中不变的是流感症状p(x|y)。

概念偏移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出现在概念转换中,即标签本身的定义发生变化的情况。这听起来很奇怪,毕竟猫就是猫。的确,猫的定义可能不会改变,但我们能不能对软饮料也这么说呢?事实证明,如果我们周游美国,按地理位置转移数据来源,我们会发现,即使是如图所示的这个简单术语的定义也会发生相当大的概念转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机器翻译系统,分布P(y∣x)可能因我们的位置而异。这个问题很难发现。另一个可取之处是P(y∣x)通常只是逐渐变化。

3 循环神经网络进阶 3.1 GRU

RNN存在的问题:梯度较容易出现衰减或爆炸(BPTT)
⻔控循环神经⽹络:捕捉时间序列中时间步距离较⼤的依赖关系

RN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RU: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重置⻔有助于捕捉时间序列⾥短期的依赖关系; 更新⻔有助于捕捉时间序列⾥⻓期的依赖关系。

GRU代码实现:

#载入数据集 import os os.listdir('/home/kesci/input')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optim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import sys sys.path.append("../input/") import d2l_jay9460 as d2l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corpus_indices, char_to_idx, idx_to_char, vocab_size) = d2l.load_data_jay_lyrics() #初始化参数 num_inputs, num_hiddens, num_outputs = vocab_size, 256, vocab_size print('will use', device) def get_params(): def _one(shape): ts = torch.tensor(np.random.normal(0, 0.01, size=shape), device=device, dtype=torch.float32) #正态分布 return torch.nn.Parameter(ts, requires_grad=True) def _three(): return (_one((num_inputs, num_hiddens)), _one((num_hiddens, num_hiddens)), torch.nn.Parameter(torch.zeros(num_hiddens, device=device, dtype=torch.float32), requires_grad=True)) W_xz, W_hz, b_z = _three() # 更新门参数 W_xr, W_hr, b_r = _three() # 重置门参数 W_xh, W_hh, b_h = _three() # 候选隐藏状态参数 # 输出层参数 W_hq = _one((num_hiddens, num_outputs)) b_q = torch.nn.Parameter(torch.zeros(num_outputs, device=device, dtype=torch.float32), requires_grad=True) return nn.ParameterList([W_xz, W_hz, b_z, W_xr, W_hr, b_r, W_xh, W_hh, b_h, W_hq, b_q]) def init_gru_state(batch_size, num_hiddens, device): #隐藏状态初始化 return (torch.zeros((batch_size, num_hiddens), device=device), ) #GRU模型 def gru(inputs, state, params): W_xz, W_hz, b_z, W_xr, W_hr, b_r, W_xh, W_hh, b_h, W_hq, b_q = params H, = state outputs = [] for X in inputs: Z = torch.sigmoid(torch.matmul(X, W_xz) + torch.matmul(H, W_hz) + b_z) R = torch.sigmoid(torch.matmul(X, W_xr) + torch.matmul(H, W_hr) + b_r) H_tilda = torch.tanh(torch.matmul(X, W_xh) + R * torch.matmul(H, W_hh) + b_h) H = Z * H + (1 - Z) * H_tilda Y = torch.matmul(H, W_hq) + b_q outputs.append(Y) return outputs, (H,) num_epochs, num_steps, batch_size, lr, clipping_theta = 160, 35, 32, 1e2, 1e-2 pred_period, pred_len, prefixes = 40, 50, ['分开', '不分开'] d2l.train_and_predict_rnn(gru, get_params, init_gru_state, num_hiddens, vocab_size, device, corpus_indices, idx_to_char, char_to_idx, False, num_epochs, num_steps, lr, clipping_theta, batch_size, pred_period, pred_len, prefixes)

GRU模型简洁实现:

num_hiddens=256 num_epochs, num_steps, batch_size, lr, clipping_theta = 160, 35, 32, 1e2, 1e-2 pred_period, pred_len, prefixes = 40, 50, ['分开', '不分开'] lr = 1e-2 # 注意调整学习率 gru_layer = nn.GRU(input_size=vocab_size, hidden_size=num_hiddens) model = d2l.RNNModel(gru_layer, vocab_size).to(device) d2l.train_and_predict_rnn_pytorch(model, num_hiddens, vocab_size, device, corpus_indices, idx_to_char, char_to_idx, num_epochs, num_steps, lr, clipping_theta, batch_size, pred_period, pred_len, prefixes) 3.2 LSTM 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 遗忘门:控制上一时间步的记忆细胞 输入门:控制当前时间步的输入 输出门:控制从记忆细胞到隐藏状态 记忆细胞:⼀种特殊的隐藏状态的信息的流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核心代码实现 num_hiddens=256 num_epochs, num_steps, batch_size, lr, clipping_theta = 160, 35, 32, 1e2, 1e-2 pred_period, pred_len, prefixes = 40, 50, ['分开', '不分开'] lr = 1e-2 # 注意调整学习率 gru_layer = nn.LSTM(input_size=vocab_size, hidden_size=num_hiddens,num_layers=2) model = d2l.RNNModel(gru_layer, vocab_size).to(device) d2l.train_and_predict_rnn_pytorch(model, num_hiddens, vocab_size, device, corpus_indices, idx_to_char, char_to_idx, num_epochs, num_steps, lr, clipping_theta, batch_size, pred_period, pred_len, prefixes) 3.3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num_hiddens=128 num_epochs, num_steps, batch_size, lr, clipping_theta = 160, 35, 32, 1e-2, 1e-2 pred_period, pred_len, prefixes = 40, 50, ['分开', '不分开'] lr = 1e-2 # 注意调整学习率 gru_layer = nn.GRU(input_size=vocab_size, hidden_size=num_hiddens,bidirectional=True) model = d2l.RNNModel(gru_layer, vocab_size).to(device) d2l.train_and_predict_rnn_pytorch(model, num_hiddens, vocab_size, device, corpus_indices, idx_to_char, char_to_idx, num_epochs, num_steps, lr, clipping_theta, batch_size, pred_period, pred_len, prefixes)
作者:Colynn Johnson



动手学 过拟合 欠拟合 循环神经网络 循环 学习 梯度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解决方案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 注册新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