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Transition 内置组件
触发条件
再分类
六个过渡时机
Transition 组件 & CSS transition 属性
核心原理
实现 Transition 组件
原生 DOM 如何实现过渡?
原生 DOM 元素移动示例
进场动效
离场动效
实现 Transition 组件
最后
前言<Transition>
作为一个 Vue 中的内置组件,它可以将 进入动画 和 离开动画 应用到通过 默认插槽 传递给目标元素或组件上。
也许你有在使用,但是一直不清楚它的原理或具体实现,甚至不清楚其内部提供的各个 class 到底怎么配合使用,想看源码又被其中各种引入搞得七荤八素...
本篇文章就以 Transition 组件为核心,探讨其核心原理的实现,文中不会对其各个属性再做额外解释,毕竟这些看文档就够了,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Transition 内置组件 触发条件<Transition>
组件的 进入动画 或 离开动画 可通过以下的条件之一触发:
由 v-if
所触发的切换
由 v-show
所触发的切换
由特殊元素 <component name="x">
切换的动态组件
改变特殊的 key
属性
其实我们可以将以上情况进行 再分类:
组件 挂载 和 销毁v-if
的变化<component name="x">
的变化
key
的变化
display: none | x
设置
v-show
的变化
【扩展】v-if
和 v-for
一起使用时,在 Vue2
和 Vue3
中的不同
在 Vue2 中,当它们处于同一节点时,v-for
的优先级比 v-if
更高,即 v-if
将分别重复运行于每个 v-for
循环中,也就是 v-if
可以正常访问 v-for
中的数据
在 Vue3 中,当它们处于同一节点时,v-if
的优先级比 v-for
更高,即此时只要 v-if
的值为 false
则 v-for 的列表就不会被渲染,也就是 v-if
不能访问到 v-for
中的数据
总结起来就分为 进入 和 离开 动画的 初始状态、生效状态、结束状态,具体如下:
v-enter-from
进入 动画的 起始状态在元素插入之前添加,在元素插入完成后的 下一帧移除
v-enter-active
进入 动画的 生效状态,应用于整个进入动画阶段在元素被插入之前添加,在过渡或动画完成之后移除
这个 class
可以被用来定义进入动画的持续时间、延迟与速度曲线类型
v-enter-to
进入 动画的 结束状态在元素插入完成后的下一帧被添加 (也就是 v-enter-from
被移除的同时),在过渡或动画完成之后移除
v-leave-from
离开 动画的 起始状态在离开过渡效果被触发时立即添加,在一帧后被移除
v-leave-active
离开 动画的 生效状态,应用于整个离开动画阶段在离开过渡效果被触发时立即添加,在 过渡或动画完成之后移除
这个 class
可以被用来定义离开动画的持续时间、延迟与速度曲线类型
v-leave-to
离开 动画的 结束状态在一个离开动画被触发后的 下一帧 被添加 (即 v-leave-from
被移除的同时),在 过渡或动画完成之后移除
其中的 v
前缀是允许修改的,可以 <Transition>
组件传一个 name
的 prop
来声明一个过渡效果名,如下就是将 v
前缀修改为 **`
modal `** 前缀:
<Transition name="modal"> ... </Transition>
Transition 组件 & CSS transition 属性
以上这个简单的效果,核心就是两个时机:
v-enter-active
进入动画的 生效状态
v-leave-active
离开动画的 生效状态
再配合简单的 CSS 过渡属性就可以达到效果,代码如下:
<template>
<div class="home">
<transition name="golden">
<!-- 金子列表 -->
<div class="golden-box" v-show="show">
<img
class="golden"
:key="idx"
v-for="idx in 3"
src="../assets/golden.jpg"
/>
</div>
</transition>
</div>
<!-- 钱袋子 -->
<img class="purse" @click="show = !show" src="../assets/purse.png" alt="" />
</template>
<script setup lang="ts">
import { ref, computed } from 'vue'
const show = ref(true)
</script>
<style lang="less" scoped>
.home {
min-height: 66px;
}
.golden-box {
transition: all 1s ease-in;
.golden {
width: 100px;
position: fixed;
transform: translate3d(0, 0, 0);
transition: all .4s;
&:nth-of-type(1) {
left: 45%;
top: 100px;
}
&:nth-of-type(2) {
left: 54%;
top: 50px;
}
&:nth-of-type(3) {
right: 30%;
top: 100px;
}
}
&.golden-enter-active {
.golden {
transform: translate3d(0, 0, 0);
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cubic-bezier(0, 0.57, 0.44, 1.97);
}
.golden:nth-of-type(1) {
transition-delay: 0.1s;
}
.golden:nth-of-type(2) {
transition-delay: 0.2s;
}
.golden:nth-of-type(3) {
transition-delay: 0.3s;
}
}
&.golden-leave-active {
.golden:nth-of-type(1) {
transform: translate3d(150px, 140px, 0);
transition-delay: 0.3s;
}
.golden:nth-of-type(2) {
transform: translate3d(0, 140px, 0);
transition-delay: 0.2s;
}
.golden:nth-of-type(3) {
transform: translate3d(-100px, 140px, 0);
transition-delay: 0.1s;
}
}
}
.purse {
position: fixed;
width: 200px;
margin-top: 100px;
cursor: pointer;
}
</style>
当然动画的效果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只是局限于这一种,例如可以配合:
CSS 的 transition 过渡属性(上述例子使用的方案)
CSS 的 animation 动画属性
gsap 库
核心原理通过上述内容其实不难发现其核心原理就是:
当 组件(DOM) 被 挂载 时,将过渡动效添加到该 DOM 元素上
当 组件(DOM) 被 卸载 时,不是直接卸载,而是等待附加到 DOM 元素上的 动效执行完成,然后在真正执行卸载操作,即 延迟卸载时机
在上述的过程中,<Transition>
组件会为 目标组件/元素 通过添加不同的 class
来定义 初始、生效、结束 三个状态,当进入下一个状态时会把上一个状态对应的 class
移除。
那么你可能会问了,v-show
的形式也不符合 挂载/卸载 的形式呀,毕竟它只是在修改 DOM 元素的 display: none | x
的样式!
让源码中的注释来回答:
v-if
、<component name="x">
、key
控制组件 显示/隐藏 的方式是 挂载/卸载 组件,而 v-show
控制组件 显示/隐藏 的方式是 修改/重置 display: none | x
属性值,从本质上看方式不同,但从结果上看都属于控制组件的 显示/隐藏,即功能是一致的,而这里所说的 挂载/卸载 是针对大部分情况来说的,毕竟四种触发方式中就有三种符合此情况。
所谓 Transition 组件毕竟是 Vue 的内置组件,换句话说,组件的编写要符合 Vue 的规范(即 声明式写法),但为了更好的理解核心原理,我们应该从 原生 DOM 的过渡开始(即 命令式写法)探讨。
原生 DOM 如何实现过渡?所谓的 过渡动效 本质上就是一个 DOM 元素在 两种状态间的转换,浏览器 会根据我们设置的过渡效果 自行完成 DOM 元素的过渡。
而 状态的转换 指的就是 初始化状态 和 结束状态 的转换,并且配合 CSS 中的 transition
属性就可以实现两个状态间的过渡,即 运动过程。
假设要为一个元素在垂直方向上添加进场动效:从 原始位置 向上移动 200px 的位置,然后在 1s 内运动回 原始位置。
进场动效用 CSS 描述
// 描述物体
.box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color: red;
box-shadow: 0 0 8px;
border-radius: 50%;
}
// 初始状态
.enter-from {
transform: translateY(-200px);
}
// 运动过程
.enter-active {
transition: transform 1s ease-in-out;
}
// 结束状态
.enter-to {
transform: translateY(0);
}
用 JavaScript 描述
// 创建元素
const 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div.classList.add('box')
// 添加 初始状态 和 运动过程
div.classList.add('enter-from')
div.classList.add('enter-active')
// 将元素添加到页面上
document.body.appendChild(div)
// 切换元素状态
div.classList.remove('enter-from')
div.classList.add('enter-to')
从 命令式编程 的步骤上来看,似乎每一步都没有问题,但实际的过渡动画是不会生效的,虽然在代码中我们有 状态的切换,但这个切换的操作对于 浏览器 来讲是在 同一帧中进行的,所以只会渲染 最终状态,即 enter-to
类所指向的状态。
requestAnimationFrame 实现下一帧的变化
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callback)
会在浏览器在 下次重绘之前 调用指定的 回调函数 用于更新动画。
也就是说,单个的 requestAnimationFrame() 方法是在 当前帧 中执行的,也就是如果想要在 下一帧 中执行就需要使用两个 requestAnimationFrame() 方法嵌套的方式来实现,如下:
// 嵌套的 requestAnimationFrame 实现在下一帧中,切换元素状态
requestAnimationFrame(() => {
requestAnimationFrame(() => {
div.classList.remove("enter-from");
div.classList.add("enter-to");
});
});
transitionend 事件监听动效结束
以上就完成元素的 进入动效,那么在动效结束之后,别忘了将原本和 进入动效 相关的 类 移除掉,可以通过 transitionend 事件 监听动效是否结束,如下
// 嵌套的 requestAnimationFrame 实现在下一帧中,切换元素状态
requestAnimationFrame(() => {
requestAnimationFrame(() => {
div.classList.remove("enter-from");
div.classList.add("enter-to");
// 动效结束后,移除和动效相关的类
div.addEventListener("transitionend", () => {
div.classList.remove("enter-to");
div.classList.remove("enter-active");
});
});
});
以上就是 进场动效
的实现,如下:
有了进场动效的实现过程,在定义 离场动效 时就可以选择和 进场动效 相对应的形式,即 初始状态、过渡过程、结束状态。
用 CSS 描述
// 初始状态
.leave-from {
transform: translateY(0);
}
// 过渡状态
.leave-active {
transition: transform 2s ease-out;
}
// 结束状态
.leave-to {
transform: translateY(-300px);
}
用 JavaScript 描述
所谓的 离场 就是指 DOM 元素 的 卸载,但因为要有离场动效要展示,所以不能直接卸载对应的元素,而是要 等待离场动效结束之后在进行卸载。
为了直观一些,我们可以添加一个离场的按钮,用于触发离场动效。
// 创建离场按钮
const btn = document.createElement("button");
btn.innerText = "离场";
document.body.appendChild(btn);
// 绑定事件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 => {
// 设置离场 初始状态 和 运动过程
div.classList.add("leave-from");
div.classList.add("leave-active");
// 嵌套的 requestAnimationFrame 实现在下一帧中,切换元素状态
requestAnimationFrame(() => {
requestAnimationFrame(() => {
div.classList.remove("leave-from");
div.classList.add("leave-to");
// 动效结束后,移除和动效相关的类
div.addEventListener("transitionend", () => {
div.classList.remove("leave-to");
div.classList.remove("leave-active");
// 离场动效结束,移除目标元素
div.remove();
});
});
});
});
离场动效,如下:
实现 Transition 组件以上的实现过程,可以将其进行抽象化为三个阶段:
beforeEnter
enter
leave
现在要从 命令式编程 转向 声明式编程 了,因为我们要去编写 Vue 组件 了,即基于 VNode 节点来实现,为了和普通的 VNode 作为区分,Vue 中会为目标元素的 VNode 节点上添加 transition 属性:
Transition 组件
本身不会渲染任何额外的内容,它只是通过 默认插槽
读取过渡元素,并渲染需要过渡的元素
Transition 组件
作用,是在过渡元素的 VNode
节点上添加和 transition
相关的 钩子函数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 from 'vue';
const nextFrame = (callback: () => unknown) => {
requestAnimationFrame(() => {
requestAnimationFrame(callback)
})
}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name: 'Transition',
setup(props, { slots }) {
// 返回 render 函数
return () => {
// 通过默认插槽,获取目标元素
const innerVNode = (slots as any).default()
// 为目标元素添加 transition 相关钩子
innerVNode.transition = {
beforeEnter(el: any) {
console.log(111)
// 设置 初始状态 和 运动过程
el.classList.add("enter-from");
el.classList.add("enter-active");
},
enter(el: any) {
// 在下一帧切换状态
nextFrame(() => {
// 切换状态
el.classList.remove("enter-from");
el.classList.add("enter-to");
// 动效结束后,移除和动效相关的类
el.addEventListener("transitionend", () => {
el.classList.remove("enter-to");
el.classList.remove("enter-active");
});
})
},
leave(el: any) {
// 设置离场 初始状态 和 运动过程
el.classList.add("leave-from");
el.classList.add("leave-active");
// 在下一帧中,切换元素状态
nextFrame(() => {
// 切换元素状态
el.classList.remove("leave-from");
el.classList.add("leave-to");
// 动效结束后,移除和动效相关的类
el.addEventListener("transitionend", () => {
el.classList.remove("leave-to");
el.classList.remove("leave-active");
// 离场动效结束,移除目标元素
el.remove();
});
})
}
}
// 返回修改过的 VNode
return innerVNode
}
}
})
</script>
最后
从整体来看,Transition 组件 的核心并不算复杂,特别是以 命令式编程 实现之后,但话说回来在 Vue 源码中实现的还是很全面的,比如:
提供 props
实现用户自定义类名
提供 内置模式,即先进后出(in-out
)、后进先出(enter-to
)
支持 v-show 方式触发过渡效果
以上就是彻底搞懂Transition内置组件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Transition内置组件的资料请关注软件开发网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