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浅析延迟初始化与密封类的实现方法

Gail ·
更新时间:2024-11-14
· 1138 次阅读

目录

一、lateinit延迟初始化关键字

二、使用密封类优化代码

一、lateinit延迟初始化关键字

Kotlin中很多语法特性,如变量不可变,变量不可为空,等等 这些特性都是为了尽可能地保证程序安全而设计的,比如你的类中存在很多全局变量实例,为了保证它们的能够满足Kotlin的空指针检查语句标准,你不得不做非空判断保护,即使你非常确定它们不会为空。

下面距离看一下 :

class Main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var s: String? = null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s = "test" Log.d("TAG", "onCreate: ${s!!.length}") } }

我们将s 设置为了全局变量 , 但是它的赋值工作在onCreate()方法进行的,因此不得不将s赋值为null。

虽然你确定在打印前已经将s赋值成功,但是打印s的长度仍然要进行判空处理才行,否则编译不通过。

当你的代码中越来越多的全局变量实例时,这个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到时候可能必须写大量额外判空处理的代码,却只是为了满足Kotlin的编译要求。

幸运的是,这个问题有解决办法的且非常之简单,就是对全局变量进行延迟初始化。

初始化使用的关键字 lateinit ,它可以高速编译器,我会在晚些时候对这个变量进行初始化,这样就不用一开始就赋值为null了。

class Main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lateinit var s: String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s = "test" Log.d("TAG", "onCreate: ${s.length}") } }

可以看到,加上了lateinit关键字 ,这样一开始就不用赋值为null了,打印长度的时候也不用进行判空处理了,当然使用lateinit关键字 也不是没有风险,如果没有进行赋值,那么程序一定会崩溃,并抛出异常。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代码来判断全局变量是否已完成了初始化工作,这样某些时候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对某一个变量进行初始化操作。

class Main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lateinit var s: String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if (!::s.isInitialized) { s = "test" } Log.d("TAG", "onCreate: ${s.length}") } } 二、使用密封类优化代码

新建一个Kotlin文件,代码如下 :

interface Result class Success(val msg: String) : Result class Failure(val error: Exception) : Result

这里定义了一个Result接口,用于表示某个操作的执行结果,接口中没有编写任何内容。然后定义了两个类去实现Result接口:一个Success类用于表示成功时结果,一个Failure类用于表示失败时结果。

接下来再定义一个getResultMsg()方法 ,用于获取最后执行结果的信息,代码如下:

fun getResultMsg(result: Result) = when (result) { is Success -> result.msg is Failure -> result.error.message else -> thro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getResultMsg()方法中接受一个Result参数,我们通过when语句来判断,如果Result属于Success就返回成功的消息,如果Result是Failure就返回错误的信息,到目前为止代码是没什么问题的,烦人的是不得不写一个else条件语句,否则Kotlin编译不通过,其实代码永远也走不到else里 因为只有两种类型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Kotlin的语法而已。

另外,编写else条件还有一个潜在的风险,如果我们新增一个Unknown类并实现了Result接口,用于表示未知的执行结果,但是忘记了在getResultMsg()方法中添加相应的条件,编译器不会提醒我们的,而是直接进入else条件里面去,从里面抛出异常并导致程序崩溃。

Kotlin的密封类很好的解决了此问题,密封类的关键字是sealed class ,它的用法同样很简单,我们可以轻松的将Result接口改造成密封类写法:

sealed class Result class Success(val msg: String) : Result() class Failure(val error: Exception) : Result() fun getResultMsg(result: Result) = when (result) { is Success -> result.msg is Failure -> result.error.message }

代码没什么变化,只是将interface改成了 sealed class。密封类是一个可继承的类,因此在继承它的时候还需要加上一对括号。

密封类的优点是,可以再getResultMsg() 方法中取消else条件语句。

为什么取消掉else条件语句还能编译通过呢,Kotlin编译器会自动检查该密封类有哪些子类,并强制要求将每一个子类所对应的条件全部处理。这样就可以保证,即使没有else条件,也不可能出现漏写的情况,如果现在新增一个Unknown类,并也让它继承自Result,此时getResultMsg()方法就一定会报错,必须添加Unknown语句条件才能编译通过。

注意:密封类及其所有子类只能定义同一个文件的顶层位置,不能嵌套在其他类中,这也是被密封类底层实现机制所限制的。

到此这篇关于Kotlin浅析延迟初始化与密封类的实现方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Kotlin延迟初始化内容请搜索软件开发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软件开发网!



方法 Kotlin 初始化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 注册新账号
相关文章